筑梦家园 社区帮扶就业困难群众“家门口”工作

2021/06/25

“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工作时间也很灵活。简直太棒了。” 6月23日,胡小燕对华西社区媒体记者微笑着迅速制作包装袋。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合佐街道顺江社区“筑梦之家”灵活就业中心的现有员工,目前就业于社区双难事业、家庭主妇等就业困难人群。 .

《社区创新123N办法,以党建为主导,建立两本扶残书,三机构联动,激发辖区N家企业助力,共建“梦”家”和孵化三打造星空市场,有效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老少咸宜的友好社区,创造幸福美好生活。”顺江社区党委书记杜光浩说。

打造梦想家园

在家工作的聋哑妈妈

23日,记者来到合佐街道顺江社区399号的“筑梦之家”,看到70多平方米的面积可容纳近20人。目前,在这里打工的都是在社区就业有困难的人。姚女士今年30多岁,是个聋哑人。她刚刚生下第二个孩子几个月。她很幸运能这么快找到工作。她用力地摆摆手,表示感谢。一旁的胡小燕说:“她(姚女士)还是社区迪盟残疾人艺术团的成员,对生活非常热爱。但是,由于身体和家庭原因,很难找到工作。现在她可以在家赚钱了。能照顾两个孩子,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好了。”

< p>据杜光浩透露,自4月30日《筑梦家园》正式上线以来,已与辖区内的一家包装公司、一家印刷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在包装生产等项目上进行合作,并帮助19人增收困难。”目前,社区正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计划将‘筑梦家园’面积扩大至300多平方米,并带动企业共建共享在辖区内开展党建工作,为辖区内更多居民提供更多“家岗”。扩展 未来,我们将与辖区内受监管的公司合作。届时,将为居民提供更多高质量和灵活的工作。”

学习历史

span>

三机构联动缔造幸福生活

婚姻状况、残疾状况、家庭收入、康复服务、教育援助、就业援助……记者看到,社区台账为残障人士详细记录了300余名残障人士的情况,“社区不仅积极为低收入群体构建动态管理和分级分类救助体系,也温暖了他们的心,温暖了他们的尊严。”杜光浩说,“筑梦之家”让他们聚在一起交流和工作,社区传递梦想。残疾人艺术团让他们发展自己的风格和运动爱好,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50岁的钟德宏是顺江社区失地农民,18岁因??下肢意外致残。被誉为“成都好人道德模范”、“四川好人”、“第九届残奥会火炬手”。他不仅是迪盟残疾人艺术团团长,还是社会组织“一员”我爱我家服务”。负责人协助社区成立“筑梦之家”就业弹性中心。

“特别感谢社区的关心多年来对我来说,让一个残疾人在公益事业中大放异彩。”作为一名“职业企业家” eur为成都残疾人”、“高新”区残疾人居家养老服务典范”、“合作街道优秀共产党员”、“顺江社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钟德宏坦言,“从跑从保洁公司到社会组织,再到艺术团,社会给了我一路走来。很多支持也给了我很多荣誉。正是这种信任,让我在今天能够回馈社会和社会。”

杜光浩说,顺江社区党委从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始。 ,坚持学以致用、学以致用,着力把“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涵转化为群众实践活动的具体举措”,围绕工作实际,创新提出123 +N工作方式,即以党建为原则,引导,做好两本书,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专业人士为支撑,“三社区” " 联动,激发辖区内N家企业助力,建立老少咸宜的友好社区,有效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孵化市场

跨度>

提供创业创新创意空间

创作瓷画、制作香薰蜡烛……近期,顺江社区陆续开设了不少居民手工课。原来,顺江社区正在打造一个“园中之家”的公共共享空间。

"社区通过这些公益活动向居民征求建议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在为下一步孵化三创星市品牌做准备。”杜光浩透露,“未来每周末都会开放一个市场。我们将集文艺演出、花环创作、书籍、咖啡和美食、零售服装和配饰等为一体,培养社区合作伙伴,为社区的年轻人提供创业、创新、创造的新空间,为社区青年创造可持续的经济效益的综合平台。”

不仅如此,社区还将设立“公益分享”青年实践活动,利用“园中之家”共享教室和公共空间,设置多媒体视听设备和网络覆盖,将社会资源融入社区,开展公益课程、经验分享、创业孵化等活动,促进创造社区青年,用创意改善生活,美化生活;让社区青年乐于参与“公益共享”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共治、共享。

上一篇:普通高考后的盲人毕业生:技术进步下 就业可以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