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电子信息装备一体化保障研究

2021/07/28

随着综合电子信息化装备的快速发展,装备售后服务保障的技术复杂性日益增加,对工业部门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性的保障要求。综合电子信息化装备涉及多个系统的应用,使用较为复杂,且随着技术升级,需要不断对装备进行升级改进,装备效能持续发挥需要全程的综合保障和能力迭代升级。对于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装备,保障目标不仅仅要求“完好性”,还需拓展到“可靠度+装备完好率+成功率”目标。

综合电子信息化装备传统保障模式,由于受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制约,不能充分满足小投入换取最大的保障效益。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一体化装备综合保障目标是实现“数字化、可视化、精准化、体系化、实战化”的服务保障,充分融合工业部门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和技术资源与用户自主保障力共同完成装备保障任务,最大限度地将保障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信息武器装备保障的整体运行效率,保证用户“能打仗、打胜仗”的实战需求。

1 综合电子信息装备一体化保障的特点

1.1 综合电子信息化装备完好率要求高

综合电子信息装备在战争中贡献度较大,对作战整体使用影响较大,要求装备必须时刻保持完好和随时保障。且综合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相比普通装备较为庞大、多专业融合、复杂度高、技术发展和更新换代较快,保障难度较大,装备作战效能和保障能力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完好率和效能直接影响着整个作战指挥体系。

1.2 综合电子信息化装备使用培训难度大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用户人员流动性大,对综合电子信息化装备使用和维护工作能力的培训仅靠用户自身的“传帮带”的学习方式不能满足人员的成长需求,且综合电子信息化装备多专业融合、复杂度较高,对于维护保障人员的技能、知识域要求更高,需要保障人员的有效培训和装备的经常使用,不断适应装备性能的拓展和提升[1]。

1.3 综合电子信息化装备维修保障难度大

目前,我国综合电子信息化装备保障体系建设仍较为薄弱,装备集成度高,技术、工艺复杂,故障修复难度大;装备技术状态信息不完整,准确性不够,且故障处理多依赖工业部门技术专家,处置周期较长,时效性不足,装备保障数据积累不规范和缺失,影响装备保障效能评估和持续能力提升等特征。

1.4 综合电子信息化装备需要不断升级和完善

综合电子信息化装备保障活动贯穿装备全生命周期、覆盖全要素,其研制交付成功不等于同步具有保障能力,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升级、综合改进,改进持续时间长、难度大、要求高、花费多。需要的支持系统较多。

2 外军综合电子信息装备一体化保障的特点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综合电子信息装备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日益增高,仅靠使用方的保障能力难以更好地完成保障任务。一体化装备综合保障的推进,已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的普遍做法。尽管各个国家国情不尽相同,但基本的建设理念和运行模式都较为相似。以美军为例,在综合电子信息装备一体化保障方面,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充分利用承包商在装备保障的独特优势。随着民用商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许多方面,民用技术的发展步伐已远超军用技术,据统计,美军采用的装备承包商保障机制,承包商派遣了2万余人前往战场执行各项保障任务,在确保保障成功的同时也为美军节约了大量成本。

二是充分利用商用、民用信息技术,实现精确保障。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手段,精确地筹划、建设和运用装备保障力量,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为用户作战提供准确数量和高质量的装备保障,达到尽可能精确的程度,最大限度地节约保障资源。在装备的研制、生产阶段积极采用商用标准制造电子元器件等标准化产品,使得装备具有更多的标准化产品,更改用于装备维修保障。

三是充分利用商业物流公司参与物流保障。充分运用商业智能、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高技术手段,加强装备保障物流信息化建设,建立物流保障信息网,以精准地筹划、建设和运用军民物流保障力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军事物流保障效益[2-3]。

3 综合电子信息装备一体化保障的核心

3.1 军地一体有机融合

综合电子信息装备保障要以满足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提升保障效能、共建共享、集约高效成为装备保障改革的核心目标,构建综合保障体系范式,以适应现代化作战装备保障新体制的变革。这种保障模式消除了军地保障之间的壁垒,在装备全寿命周期内实现了要素和资源的有机融合[4]。

上一篇:保障盲人无障碍出行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