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通战备应急保障工作的建设

2021/02/25

正文:

正文:

近年来,由于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诸如交通战备法规制度不完善、部门机构不健全、相关部门信息不共享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交通战备部门职能的正常发挥,成为制约抓好新形势下交通战备保障工作的“瓶颈”。

一、近年来交通战备应急保障工作成就

1、应急预案较完善,各部门响应及时

从前几年发生的雨雪、大雾、冰冻等自然灾害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置上来看,各地各部门做出的交通战备应急保障预案较为充分,也比较有操作性,这跟日常工作中对应急保障预案的演练也有很大的关系,日常的演练使得预案更加完善、更加细致,更加贴近应急保障的实际要求。另外,在灾情或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各部门能快速启动预案,及时反应,积极处置,按照各自职责去执行,从而使得损失降到了最低。

2、应急通讯系统发展较快

信息传输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应急响应的速度和反应能力。近几年,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交通战备应急保障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从中央到地方,从军队到当地政府,应急通讯平台性能的不断提升、设备的逐步完善,信息传输速度进一步加快,为灾情及突发事件的处置、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3、应急保障装备、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在以往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救援中,不难看到我国具有的先进的应急保障装备以及高效专业的应急保障队伍。近年来,我国研发了不少实用高效、性能优良的工程机械、载运工具、通讯、救援等设备,充实了我国的交通战备应急保障装备。先进的装备对应急保障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高素质的人才、技术骨干从其他企事业单位中吸取进来,使得我国的应急保障队伍的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二、交通战备应急保障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完善、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除了几个特大城市外,对于应急条件下运输线路的维护、临时场站的建设、应急设备的征用、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等方面还没有相关法规性文件进行规范,导致交通战备应急保障缺少法律依据。另外,我国各地虽都建有交通战备办公室,但办公室只对本地交通道路、人员和运输工具等有大体地了解和掌握,不能对辖区所属专业人员、器材物资和运输工具进行及时的配置和组建,更不能提前明确战时任务和实施战时保障计划,以致于应急保障能力不强。

2、指挥体系不通畅

从以往的抗击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保障的实践来看,交通战备应急保障同时涉及的军队、地方及政府管理部门,三者之间多存在渠道不畅、多头指挥、各自为战、责任不明等问题,极易造成军令不畅、政令不通,严重影响交通战备应急保障的效果和效率。

3、信息系统不互通

目前,我国交通战备应急保障信息系统在一些山区、边区、老区,信息系统不发达,一旦出现应急、突发事件,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输,直接影响应急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另外,在一些发达城市应急保障系统虽发展较快,但各部门各地区还仍处于分散配置、各自为政阶段。军事运输信息网络覆盖面向基层延伸不深,交通战备与同级政府部门、行业管理部门未实现互联互通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在危机处置中将各种资源发挥到最大最优配置。

4、预案联动性不强

近年来,各级政府交通部门和企业都按照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从实践上来看,军队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应急交通保障预案还存在一定交叉重复和空白,预案体系的整体性、联动性较差,不利于资源和力量跨地区、跨部门的互补和支援。

三、提高交通战备应急保障的对策

1、健全交通战备应急保障法规体系

交通战备应急保障法规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优先做好如洪涝、地震频发区、战略前沿区、边远、欠发达等地区的交通战备应急保障法规体系健全完善工作,对应急条件下的公路等交通线路等的征用、维护、抢修做出明确规定。要对平时和应急条件下交通线路的领导体制、应急设备的征用程序和实施、经费保障等做出明确规范,使交通战备应急保障的行为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上一篇:高效能的机场特种车辆应用技术管理综述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