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实践研究以天
2021/02/222020年疫情下的毕业生就业难形势更加严峻,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等院校要转变思路、更新观念,努力协调好毕业生与社会需求岗位匹配度的关系,实现高质量就业。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必然带来人才培养理念的变革,由此引发对人才选拔方式的改革。人才选拔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生源质量必然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的成效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的质量。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世界优质教育资源的无边界共享,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将是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艺术院校,面对疫情的影响,必须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跨越时间、空间距离的平台,完成艺术人才的选拔、培养、就业过程。疫情不仅仅改变了所有教育领域招生、培养、就业的原有模式和机制,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所有人的观念和教育理念,特别是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培养理念,将被动的“不得不变”转换成为主动的“改革创新”,以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背景研究
(一)政策推动
高等艺术院校教育改革的链条为:以社会和时代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主体地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提出不同专业的人才选拔需求。按照人才选拔需求设定相应的选拔标准和选拔内容,制订符合中国国情、展现学校特色的可行性操作办法。在进一步扩大生源范围、提高生源质量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招生-培养-就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教育部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文件、政策优势,充分发挥艺术院校的特殊招生优势,便于在艺术院校率先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
(二)时代需求
作为艺术专业院校,国家赋予了高校更多的人才选拔自主权,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可以进行不分省计划,可以独立组织专业校考,可以实现自主划定文化课录取分数线的录取原则。艺术专业院校在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大的主动性和自主权,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与社会贴合更加紧密,更加有利于联动机制的制定与实施。招生、培养、就业三者联系更加紧密、环环紧扣、相互影响,要实现高质量就业,培养德艺双馨的专业艺术人才,就要建立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从人才选拔源头开始改革,科学、高效的选拔优秀人才进行培养,从而展现学校专业办学特色、打造专业人才培养品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总体目标。
(三)理念更新
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指出,“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要逐渐转变观念,高校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应该成为社会人才元素的供给体、主体,充分发挥高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供给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从而不断满足并推动社会的发展。作为独立设置艺术院校要从人才选拔开始,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选拔标准和规范,重点考察学生的专业潜力和艺术思维,不仅仅考核学生的专业技巧和专业技能,更要考虑未来职业素养的培养、实现自主培养,体现高校供给体的主体地位。
二、艺术院校招生、培养、就业现状分析
(一)高考指挥棒的改革助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自2014年起,上海和浙江作为第一批高考改革试点以来,陆续有十余个省市纷纷加入高考改革的大军,高考将不再单纯分文科和理科,将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以更加全面、多元化的方式组合,兼顾学生素质的全面考核,以不断实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截止目前的高考改革有“3+X”“3+3”“3+1+2”三种方式并行。高考逐渐转变成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考核和发展,不再单单是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重复记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文字能力、分析能力、逻辑能力、计算能力的综合考察,由知识考核转向能力考核、素质考核。作为艺术院校的专业高考也应该紧随全国文化课高考改革的步伐,充分挖掘学生的专业潜能,由专业技能性考核逐渐转向专业素质和潜能性考核,根据专业培养要求,为实现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